Advanced

總統電視辯論會餘波系列

總統電視辯論會餘波系列

分類標籤: 選舉議題

台灣第一次馬蔡宋電視交鋒/文﹕南方朔 [明報專訊 2011-12-05]
治國不是逞口舌之快 而是要高瞻遠矚 [自由社論 2011-12-05]
馬政策務實 蔡訴求空洞 [旺報社評 2011-12-05]

[hr]



台灣第一次馬蔡宋電視交鋒/文﹕南方朔 [明報專訊 2011-12-05]

[color=#0000CC]摘要:
一場辯論會,3家電視公司所做的電視立即民調,結果南轅北轍,而在平面報紙所做的事後民調,由於偏綠的《自由時報》沒有做,無法猜測綠色選民的動向,由於報紙並沒有一家挺宋,所以報紙全都是偏藍的民調。辯論會上,馬英九炮火全開,充滿了攻擊性;相較去年ECFA辯論,這次蔡英文則進步多了,她能攻能守,分寸拿揑得很準;至於宋楚瑜,因為不是攻擊的主要目標,他反而能游刃有餘的出入辯論之局。馬英九失策在似在野黨;蔡英文有總統架勢;宋楚瑜薑是老的辣。[/color]

【明報專訊】雖然大家常說「人是理性的動物」,但人真的理性嗎?我可不敢那麼確定。一場就在大家眼前公開發生的大選3人政見辯論會,到底誰優誰劣,應該是很清楚的,但台灣的電視及報紙所做的立即民調卻差距極大,它不像是民調,更像是各為其主的宣傳。

就以電視所做的立即支持度調查,台灣親民進黨「三立」電視而言,蔡英文得到11.1萬票的支持,馬英九只有1.5萬票,宋楚瑜也是1.5萬票。至於「年代」電視,在這次選舉一開始就擺明「挺宋」,宋的造勢成功靠的就是「年代」的電視專訪,這次現場辯論,「年代」的調查宋楚瑜居冠,獲4.2萬多票,蔡英文也有3.5萬多票,馬英九只有2.2萬多票。「年代」目前已成了台灣中間選民的新興論壇,它具有一定的指標意義。至於偏藍的「中天」,馬英九有3.8萬多票,蔡英文只有 10,700多票,宋楚瑜只有9000多票。一場辯論會,3家電視公司所做的電視立即民調,居然出現如此南轅北轍的結果,台灣大選的難以預測已由此可見。

而在平面報紙所做的事後民調,由於偏綠的《自由時報》沒有做,無法猜測綠色選民的動向,由於報紙並沒有一家挺宋,所以報紙全都是偏藍的民調﹕

——就以最挺馬的《聯合報》為例,在辯論後它的調查是馬39%,蔡只有25%,宋為15%,照這個邏輯,辯論後馬的行情應該大漲才是,但一個星期前馬蔡宋的支持率還是41:35:10,未表態者14%,辯論後的支持率已變成39:32:10,未表態者已增為17%,馬的辯論表現該報民調認為最好,怎麼辯論後馬的支持率反而會下降兩個百分點呢?這不正表示該報認為馬的辯論表現最好的民調做錯了!

——至於台北《中國時報》辯論後的民調,認為馬最好的為31.7%,認為蔡最好的為29.8%,認為宋最好的達13.6%,而辯論後3人的支持率則是39.9%﹕32.6%﹕8.9%,沒有表態的高達18.6%。

12月3日下午兩點的馬蔡宋第一次電視公開辯論會,相信有許多人都看了那場辯論會,在那場辯論會上,馬英九炮火全開,充滿了攻擊性;相對的乃是蔡英文已進步多了,馬蔡去年為了ECFA而首次辯論,那次辯論會上,蔡英文講的雖然比較有內容和境界,但她的講話方式太像是蔡教授在上課,而不像蔡主席在辯論,因此吃了大虧,但這次蔡英文則進步多了,她能攻能守,分寸拿揑得很準;至於宋楚瑜,因為不是攻擊的主要目標,他反而能游刃有餘的出入辯論之局,講的最有內容。如果要我打分數,12月3日的辯論會,宋楚瑜可得90分,蔡英文可得80分,馬英九只有70分,勉強及格而已。

如果要較細的加以評論,3人在這次辯論會上,最大的特色依序為﹕

馬英九失策在似在野黨

馬英九這次由於選情緊繃,整個馬團隊早已失去了就任之初的從容,而變得異常好鬥。而馬團隊之鬥,乃是動輒就重提陳水扁時代的貪腐,以為由此一來就可把陳水扁繼續當成選舉的提款機;其次則是馬團隊愈來愈喜歡和民進黨纏鬥,只要逮到民進黨一點小問題,就排山倒海的糾纏不休。也就是說包括馬英九自己、馬核心,已被藍色名嘴們的糾纏價值所誘導。就以這次辯論會為例,馬的最好戰術應該是用理性態度、感性語言來擘劃未來的願景,但令人惋惜的是馬並不以此為重點,反而是辯論會一開始,他就把陳水扁的前朝當做箭靶,希望勾起陳水扁時代人們的記憶,將陳水扁和蔡英文畫下等號關係。這種動輒去扯前朝的習慣,其實並非好的辯論策略,蔡英文一句話「站在你前面的是2012大選的蔡英文,而非2008年的陳水扁」,就把他打了回去。在整個辯論會上,馬的攻擊性、纏鬥性太強,使他失去了現任總統的高度,反而像是個在野黨,這是馬核心及馬英九的最大失策。

蔡英文有總統架勢

蔡英文這次在辯論的態度和語言表達上,已比上次ECFA辯論時大有進步,她對「台灣共識」已能講得比較清楚,成不了箭靶;她那句「競選團隊非治國團隊」也化解掉對她的最大攻擊,由於她沒有搞纏鬥,反而能把纏鬥政治口水這些標籤送回給馬英九。蔡英文在這次辯論會上的確已有了台灣女總統的架勢。蔡英文的確讓人刮目相看。

宋楚瑜薑是老的辣

而辯論會上,表現得最好的毫無疑問是宋楚瑜,宋楚瑜的治事能力,台灣沒有任何人會懷疑,由於治事用心,經驗純熟,他在辯論會上講話也最有內容,他在會上只有很少幾句攻擊性語言,但都擲地有聲。俗語說「小貴由己,大貴由天」,宋楚瑜由於現在只是小黨親民黨主席,他辯論會表現再好,大概也不可能當選,但由他的表現,2012投票給他和親民黨的當會更加凝聚,親民黨和宋楚瑜得票應當不會少於10%,當支持宋的人凝聚,馬的危機就會更為加重。看着宋的表現,令人不得不相信「薑還是老的辣」這句俗語。

台灣媒體已無可信的民調,第一次總統候選人的辯論,到底誰優誰劣,只好自己去研判,12月10日是3個副總統候選人的辯論,12月17日馬蔡宋將第二次交鋒,我們等着看呢!

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回到頁首

[hr]


治國不是逞口舌之快 而是要高瞻遠矚 [自由社論 2011-12-05]

[color=#0000CC]摘要:
檢視候選人辯論會的表現,重點顯然不在辯論技巧的優劣,民眾更應重視候選人對國家重大議題的了解與主張,以及對現任者政績的檢驗。
首先,姑且不論官方的GDP數字經常受到質疑,GDP為總體產值之呈現,無法反映個體與整體之間的真實對比,認為與其重視GDP,更應重視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
再者,產業西進是錯誤的政策,台灣必須要有堅實的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人民才會有工作,薪資才會成長。
第三,獨立國家的主權絕對不容懷疑,也不可能由敵人來決定。[/color]


第一輪總統大選辯論會結束,三位候選人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的表現如何?各方評價不一,各有所好,難有定論,這是必然的現象。然而,檢視候選人辯論會的表現,重點顯然不在辯論技巧的優劣,治國並非演講比賽,歷史已經證明很多口若懸河、舌粲蓮花的政治人物,往往治國能力有限,因此,民眾更應重視候選人對國家重大議題的了解與主張,以及對現任者政績的檢驗。由此,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檢視角度給予民眾參考。

首先,一個國家是否進步,有人重視一些經濟指標,如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數據,並以此為自豪之成績單。姑且不論官方的GDP數字經常受到質疑,如中國持續三十年的兩位數經濟成長率,便常被認為有造假之嫌,而且,GDP為總體產值之呈現,無法反映個體與整體之間的真實對比,譬如三百多萬月薪不到三萬元的勞工與「郭台銘」之間的巨大落差。馬總統在此次辯論中,一再提出各項經濟數字,意圖以這些官方數據證明自己的政績,然而,這些數據不僅不如他所一再抹黑的前朝,更與多數民眾的感受迥然不同。換言之, 這些冰冷的數字跟絕大多數民眾的實際生活無關,真實的狀況是工作愈來愈難找,房價物價高漲,實質薪資則是不增反減,貧富差距加劇。如今國際社會漸有反省的聲音,認為與其重視GDP,更應重視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讓多數民眾分享經濟進步的果實。

其次,台灣是否可以不要製造業,只要服務業,美其名為建立亞太營運中心,將研發創新留在台灣,而讓產業外流?所謂台灣產業可將製造端遷到中國,而將高附加價值的一端留在台灣,乃是近年來最大的神話,甚至是騙局。美國是全球消費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最有能力將製造端遷往國外,而蘋果就是這類生產模式最成功的例子。即使如此,由於製造業外移,導致失業率升高,一直徘徊在九%的高檔,已嚴重衝擊美國經濟復甦,甚至引發占領華爾街運動,加劇社會矛盾。故而,美國有識之士也開始反思是否製造端留在美國的重要性。反觀台灣,科技業多數扮演世界大廠代工角色,缺乏高附加價值的研發創新,乃是以製造做為營利的主要來源,若將工廠遷往中國,台灣部分會淪為空洞化,工作機會當然也會大量流失。因此產業西進是錯誤的政策,台灣必須要有堅實的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人民才會有工作,薪資才會成長。但馬英九在辯論上並未檢討親中政策與產業西進的錯誤,反而以簽訂ECFA而沾沾自喜,一旦連任必然繼續向中國傾斜,讓台灣陷在經濟泥淖中無法自拔。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任何獨立國家的主權絕對不容懷疑,也不可能由敵人來決定。易言之,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並不是其他國家的一部分,台灣就是台灣,不需要與別人「各表」自己的身分。況且所謂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本是國共共同捏造的騙局,根本就是一紙降書,馬政府卻以此做為台灣與中國交往的基礎,無異自貶身價,自喪國格,是走上被併吞的不歸路。反觀台灣共識的凝聚,可以化解內部的政治惡鬥,發出整體的力量,導引正確的方向。

總之,這次大選具有多重意義︰是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台灣共識對抗虛構、投降式的九二共識;是追求多數民眾的福祉,或是圖利少數既得利益階層;產業根留台灣,或是外流中國。此外,人民也要思考到底是選擇向前看,或是耽溺於批鬥過去的領導人。一位已經快做完一任,競選連任時還以為在跟早已下台的前執政者競選,只會批判前朝,卻提不出政績的政治人物,若是連任成功,只不過再讓他罵四年而已,選之何益?民眾可要好好思量。

回到頁首

[hr]


馬政策務實 蔡訴求空洞 [旺報社評 2011-12-05]

[color=#0000CC]
摘要:
馬英九強調堅持運用「不統、不獨、不武」的務實策略,務求保持兩岸關係和緩良性互動,並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基礎,推動兩岸經濟合 作,並開拓台灣與國際連結機會,加速台灣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措施,是非常務實可行的策略。而蔡英文的台灣共識,顯然只是要求一張「空白支票」。馬蔡交 鋒,高下立判。
兩岸和平是台灣安定繁榮的必要條件,兩岸關係若要良性發展,必須考量美中競合關係變化、台灣內部民意需要、兩岸對主權議題的彈性處理態度、兩岸針對性軍力部署的調整,以及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所累積的善意互信基礎等因素。
馬總統指出,我國的國家安全三道防線,包括:第一,兩岸和解制度化;次是增加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發展上的貢獻,成為「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最後是國防與外交的結合。
蔡英文一開場就否定「九二共識」,推翻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台海現狀將面臨高度的不確定風險,對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有害無益。[/color]


總統選舉大辯論登場,選民最關注的焦點應該是,誰最有能力穩住經濟及兩岸關係大局。3位總統候選人經過2個半小時的辯論,提出許多重要的治國理念與政策規畫,爭取選民的認同與支持。在全球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東亞戰略情勢劇烈變化及兩岸關係仍充滿風險與挑戰的大環境下,馬英九強調堅持運用「不統、不獨、不武」的務實策略,務求保持兩岸關係和緩良性互動,並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基礎,推動兩岸經濟合作,並開拓台灣與國際連結機會,加速台灣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措施,是非常務實可行的策略。而蔡英文的台灣共識,顯然只是要求一張「空白支票」。馬蔡交鋒,高下立判。

基本上,兩岸和平是台灣安定繁榮的必要條件,兩岸關係若要良性發展,必須考量美中競合關係變化、台灣內部民意需要、兩岸對主權議題的彈性處理態度、兩岸針對性軍力部署的調整,以及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所累積的善意互信基礎等因素。

經過將近4年的努力,兩岸關係已進入ECFA時期,雙方可透過更密切的經貿互動與人員交流累積善意,做為未來兩岸關係進入政治協商的基礎。並在經濟合作、累積互利共榮基礎上,進行良性的制度競賽,並透過中華文化的智慧,解決兩岸主權爭議的問題,這可能要花上兩、三代人的時間,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台灣人民意願的變化。

現階段,台灣民意對兩岸經貿互動來往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既希望能達到兩岸雙贏的目標,又對大陸政治與社會體制現狀存有疑慮。換言之,台灣民意支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確實有其務實面的政治經濟與價值觀考量,也反映出台灣人民對統獨問題的多元性想法。若馬總統在此主流民意的支持下,競選連任成功,就可以領導更多數台灣人民的意願,繼續按照循序漸進、行穩致遠的大陸政策主軸,為維護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貢獻心力與智慧。

台灣現狀其實充滿著風險,全球經濟因歐債危機而陷入風雨飄搖之境、大陸經濟也正面臨轉型大挑戰,東亞戰略情勢更面臨大變動。美國重要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最新發行的《外交事務》雙月刊指出,歐巴馬總統因應中國崛起戰略情勢,開始推動「美國的太平洋世紀」計畫,並準備提出「太平洋憲章」(Pacific Charter)。

其主要論點有四,包括:第一,保障國際海上航行自由與多邊海上糾紛解決機制;其次,是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第三,是運用國際安全合作力量,應對跨國性的威脅;最後是支持亞太國家與人民的民主人權發展。

馬總統面對美中亞太地區戰略競逐升溫的新形勢,已展開全面性戰略布局與配套措施,並採取「親美、和陸、友日、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平衡策略,靈活因應挑戰並適時選擇對我國最有利的戰略位置。

日前,馬總統接受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專訪時表示,我國將繼續向美國採購武器,主要是為加強自我防衛力量,並不是要與中國大陸進行軍備競賽。馬總統並指出,我國的國家安全三道防線,包括:第一,兩岸和解制度化,希望兩岸關係透過貿易、投資、文化、旅遊,以及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協商,逐漸形成制度化的和平發展模式,若有任何一方面想要片面改變現狀,就要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

其次是增加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發展上的貢獻,成為「人道援助的提供者」,並建立優良的國家品牌;最後是國防與外交的結合,以「精巧強」的國防武力為後盾,發展務實外交及國際安全合作的巧實力。馬總統因應變局已有完整的思危及政策規畫,正逐步穩健推動。

蔡英文一開場就否定「九二共識」,推翻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台海現狀將面臨高度的不確定風險,也給大陸內部主張對台灣強硬的鷹派,以及美國的「中國威脅論者」可乘之機,甚至可能把台灣推向美中競逐下的砲灰。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軸背離台灣主流民意,並且缺乏務實判斷客觀世界潮流的能力,對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有害無益。

回到頁首



Edited 6 time(s). Last edit at 12/06/2011 05:05AM by partituren.
(編輯記錄)

海峽論談: 台灣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


2011年 12月 04日 05:54 PM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美國之音電視樊冬寧
全文連結

台灣昨天舉行2012總統大選第一場電視辯論會,中國大陸網友透過主要入口網站和微網志同步得知辯論內容,有些大陸網友借此反思兩岸差異,將這場辯論會比喻為“對門炒肉、香味飄來”。

究竟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三人在辯論會上唇槍舌戰的情況如何? 有沒有提出具體的政策? 三人的民調在會後是否出現變化?

今天海峽論談邀請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劉世忠先生和台灣文化大學廣告係紐則勳教授,為大家進行即時的解析......








Edited 10 time(s). Last edit at 12/06/2011 08:12PM by partituren.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