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部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論語新解 -- 戒之在色 / 劉炯朗

Posted by HP 
論語新解 -- 戒之在色 / 劉炯朗

分類標籤: 散文
文章出處:我愛談天你愛笑 - udn部落格 (2009.07.25)


孔子在《論語》裡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諸位一聽,就想起最近轟動一時的電影《色戒》,「色戒」這個詞可以說源自「戒之在色」這句話。是不是我也要湊湊熱鬧在這裡談談李安的電影和張愛玲的小說?李安的電影和張愛玲的小說都是非常好的話題,不過,我今天倒想要闡述一下孔子這一句名言。


兩千五百年以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由他的學生記錄下來,也可以說是學生們的課堂筆記,後來就成了《論語》這本書。《論語》加上孟子寫的《孟子》,孔子大弟子曾子寫的《大學》、孔子的孫子子思寫的《中庸》,並稱為「四書」。《論語》共有二十卷,內容很少長篇大論,都是短短的語錄,不過這些短語裡,含有許多做人做事的智慧。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說過,他讀過了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了。《論語》裡有許多對政治、社會和民生的看法和見解,可以作為治國的原則。去年,中國北京師範大學的于丹教授,出版了一本紅極一時的書《<論語>心得》,這本書裡于丹教授經由《論語》談心靈、處世、交友、理想和人生的道理,她說讀通了半部《論語》就可以修自身了。


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的著作裡,往往都會在簡短平淡中指出許多智慧和見解,一方面能夠超越時空,另一方面可以應用到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裡特定的例子上。所以,我想從比較接近科技和管理的觀點,來解讀《論語》裡孔子講的一些話。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首先,孔子說君子有三戒,為什麼不是一戒、兩戒、四戒或五戒呢?其實,不但在《論語》裡,在中國文字中,「三」是一個常用也是一個有趣的數字,「三」可以用來代表一個很多、相當充分的數目,劉備三顧茅廬、孟母三遷、三思而後行都是例子;「三」也可以用來代表一個少的數目,三寸金蓮、三言兩語都是例子;「三」也可以用來代表一個適當、不多不少的數目,酒過三巡、三鞠躬都是例子。


其次,君子有三戒裡,「戒」這一個字,有兩個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的意思,一個意思是小心、謹慎、注意、防範,李安的電影《色‧戒》的英文是《Lust, Caution》,把「戒」翻成「Caution」那就是小心、謹慎的意思;另外一個意思是禁止、革除。


宗教裡的戒律是不可以違反的規律,戒毒、戒酒就是不可以吸毒、不可以喝酒的意思,那麼您會問:「孔子講的戒字是哪一個意思呢?是小心謹慎嗎?或是絕對禁止呢?」孔夫子沒有講,我也不知道,我的回答是:「您這個問題本來就是『戒問』」。您會問:「那麼『戒問』是說這個問題可以小心謹慎地問?還是不許問呢?」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也許這正是孔子智慧所在的地方,就由我們自己來解釋、體會就好了。講到這裡,讓我打一個岔,您可知道「戒指」這一個詞的由來嗎?指環是一個環形、戴在手指上的裝飾物,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中,也有權力和約束的象徵,不過,按照中國野史的傳說,中國古代的皇帝,每天晚上會在眾多的妃子宮女裡選擇指定一個他喜歡的來服侍他,當一個妃子宮女因為生理期因素不能被指派的時候,管事的太監會替她帶一個指環,等於告訴皇帝不能指派她,這就是「戒指」這個詞的由來,表示:「不可以指」。在這裡,我又得打一個岔,在李安的《色戒》這部電影裡,間諜王佳芝被槍斃之後,易先生的秘書把易先生送給王佳芝的六克拉鑽戒交還給易先生,並說:「這是您的戒指。」易先生平淡地回答說:「這不是我的戒指。」真是色如流水戒無痕。


孔子把人生分成三個階段:少年、壯年和老年。其實,我覺得年齡上的分界並不重要,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面對不同的事情的時候,一個人無論什麼年齡,如果他的身心狀態是血氣未定,就要記住「戒之在色」;如果他的身心狀態是血氣方剛,就要記住「戒之在鬥」;如果他的身心狀態是血氣已衰,就要記住「戒之在得」。


讓我們開始來談談「血氣未定,戒之在色」這句話。通常一般狹義的解釋是年青人對男女交往沒有很多的經驗,所以,對感情的處理必須小心、謹慎,但是我覺得「色」不必狹義的解釋為美麗的容貌,可以有比較廣義的解釋:


第一、色代表片面的、表面的美麗。當我們對一個人、一件事作一個決定的時候,不能夠只因為漂亮的外表、膚淺的甜言蜜語、色彩豔麗的包裝,就驟然下判斷和決定,尤其是對於待人處事還沒有足夠經驗的人,更是容易受到迷惑,因此也得特別小心,這就是「血氣未定,戒之在色」這句話的意思。


孔老夫子自己說過「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予是孔子的一位學生,口才很好,能言善辯,開始的時候,孔子很喜歡他,後來才發現他品德不好,又很懶惰,有一天他吃過中飯,躺在床上睡午覺,被孔子捉到,還被孔子大駡:「朽木不可雕也」;有一個魯國人叫作子羽,他想要做孔子的學生,因為他相貌醜陋,起初孔子不願意,後來勉強收了他做學生,才發現他真是個好學生,這就是「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話的意思,這不也正是「戒之在色」的意思嗎?


講到這裡,讓我介紹一篇劉伯溫寫的故事《賣柑者言》,一個賣橘子的人,他懂得如何將橘子儲藏一年半載後,橘子的外表仍然還是色澤鮮艷光彩,可是剝開後橘子像破布一樣,這就是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伯溫看到了很生氣,大駡這個賣橘子的小販騙人,小販說:「我靠這份生意過活,已經好幾年了,我要賣,別人要買,他們從來沒有埋怨過,為什麼你這麼多話呢?你也看到我們國家的文武百官,西裝畢挺、吃香喝辣,出入有隨扈、黑頭轎車代步,威風神氣,口號叫得響亮雄壯,花錢不眨眼,但是他們真的為國為民謀求福利而努力嗎?」這不也正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伯溫為之啞口無言。


我前面講過,「色」可以代表片面的、表面的美麗和價值。推而廣之,「色」也可以代表細節,不重要的小地方,不管做什麼事,總共的資源是有限的,把時間精神、人力、物力,不成比例地分配在細節和小地方上,那就是見木而不見林,那自然會影響到整個大局面的成敗。尤其是作為一個高階的領導人物,他要決定大方向,他應該把細節交給他手下的人去執行,曾經有人問我,那麼你對細節想不想知道呢?我說我可以知道,但是我不要管,他繼續問我,假如我想和你討論一些細節的事呢?我說那我不會扮演你的老闆的角色,而會扮演你同僚的角色,和你討論,最後還是由你在這些細節上作決定去執行。


「色」也可以代表短暫的美麗或者價值。短暫的權力,過眼雲煙的榮華,一時的虛名,往往會使人動心。一個缺乏遠景,缺乏持續能力,只是一時權宜的計畫,應該特別小心去評估。


「色」也可以代表一個雖然具有吸引力、但是要付出的代價卻遠超過它的實質或者成效的產品。例如:一台性能好、價錢低的機器,但是它維護的費用特別高,或者特別耗電;一個目標和成效都很好的工作計晝,但是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卻特別多,都是例子。美國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寫過一篇短文《The Whistle》,其中的一個警句“Too dear for the whistle.”價錢太昻貴的一個哨子,這篇短文敘述他7歲那年的一個假日,口袋裡裝滿了銅板,跑到一家玩具店去,當他看到一個哨子,那正是他看過別的小孩在吹,他羨慕得不得了的哨子,他馬上把他口袋裡所有的錢都拿出來,把哨子買回家。回到家裡,他猛吹他的哨子,不但把兄弟姐妹都煩死了,他們還告訴他,他付了4倍的錢買了一個爛哨子。這也是因為他血氣未定,才很衝動地把口袋裡所有的錢拿去買一個沒有什麼價值的玩具。


「色」也代表容易讓我們沈迷的東西和事情。電動遊戲是一個很好的科技娛樂產品,但是很多年青人沈迷在電動遊戲上,忽略了學習、運動和正常的社交活動;其實,即使是工作,過分的投入,以至忽略了健康和家庭,都是孔老夫子說的:「戒之哉,戒之哉」。


不過,孔夫子也了解「戒之在色」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實行起來並不那麼簡單。他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德」代表內在的修養和美德、重要的方向和原則、和持久永恆的價值和;「色」代表表面的美麗、短暫一時的歡樂和無關宏旨的細節。有一句話「德之悅我心,猶色之悅我目」,就是「德」讓我們內心得到快樂和祥和,「色」只不過是眼睛看到的美麗而已;「德」是給心靈坐的沙發椅,「色」只是給眼睛吃的冰淇淋而已。孔子說過,好色容易,好德要靠決心和努力,很多人都會選擇走容易的路,能夠下定決心走不容易走的路,只有少數人。


的確,孔子對人性是相當瞭解,他在禮記裡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慾存焉。」告子也說過:「食色性也。」都是說吃飯喝酒和男女交往都是人的天性。不過,我還是覺得,食和色都不必狹義地解釋為飲食和男女,更何況在今天的社會,大家都口口聲聲說要減肥、要瘦身,「戒之在食」,恐怕是大家都會舉雙手贊成的吧?!


最後,論語裡說:「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南子是春秋末期衞國衛靈公寵愛的一位妃子,她風流嬌艷,聲名不怎樣好,孔子到了衛國,南子邀請孔子去看她,孔子果然去了,他的大弟子子路因此很不高興,害得孔子趕快發誓,我沒有什麼出軌的行為呀!至於,孔子為什麼去看南子呢?是不是被她的美貌吸引呢?民國初年林語堂還根據這句話寫了一齣話劇《見南子》,引起一段對聖人不敬的風波,這也真是很八卦的了。


祝您有個平安的一天,開車的時候,黃燈是小心謹慎,紅燈是不可前進,也是「戒之在色」,我們下週再見!



文章來源:http://blog.udn.com/liucl/3166367

Re: 論語新解 -- 戒之在色 / 劉炯朗

分類標籤: 散文
好破的文章,一看就是奴性很强的人写的

Re: 論語新解 -- 戒之在色 / 劉炯朗

分類標籤: 散文